凭借一段水下舞《红》
她再次走红网络
但周围喧嚣的一切并没有
改变她对舞蹈最初的热爱
无需任何定义和标签
她就是舞者,张娅姝
2021年,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水下舞蹈《红》横空出世、火遍全网,人们开始注意到创意国风舞、沉醉于飘逸唯美的画面。实际上,它背后的作者张娅姝早已在舞蹈行业斩获众多奖项:桃李杯金奖、《中国好舞蹈》亚军,在艺术领域不断创新、跨界、突破。
张娅姝
国家一级演员、深圳市政协委员、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、“深圳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
舞者的追寻
从小学习舞蹈的张娅姝一直是天资卓越、令人羡慕的优等生。7岁跟随母亲学舞,9岁进入四川省舞蹈学校中专学习,15岁参加第七届“桃李杯”舞蹈比赛获得一等奖,16岁参加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获得三等奖...毕业两年里,作为女一号主演舞剧60余场。
在年少的顺遂和初入社会的考验中,张娅姝很少迷茫。她的桀骜与刻苦、锋芒与隐忍,都为了舞蹈。与舞蹈之间的关系,不是驾驭、不是从属,而是追随——从家乡四川舞到北京、江苏、深圳,张娅姝的人生轨迹一直追随着角色。
▲学生时期的张娅姝。(受访者供图)
2003年,15岁的小娅姝从四川舞蹈学校毕业,本想继续上大学,却遇见了人生中第一部舞剧《风中少林》。“他们竟然请一个还不到16岁的小女孩当女一号,虽然是b角,但对当时的我非常珍贵。”和家人一起经过思想斗争后,小娅姝决定投身剧场。
两年后,江苏民族舞剧院(今无锡歌舞团)向17岁的张娅姝抛出橄榄枝。“条件很诱人,你猜是什么诱人?”张娅姝笑着说,“打动我的从来不是工资是多少,而是我可以拿到什么样的角色”。从河南到无锡,只因为团长的一句话:“我知道你在《风中少林》是b角,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给你个a角”。
张娅姝总是这样,义无反顾。
“舞剧,每一个创作都不可能是简单层面的肢体动作。要让观众相信你,首先,你要相信自己营造的氛围——要用内容、历史、观察来支撑。”
为了演一个虚构的绣娘角色,去了解清朝女性、了解刺绣工艺;演西施,阅读各种西施相关的诗书、看以其为主角的影视剧;演来深打工者,她没事就跑到城中村观察其中的居民、了解90年代的深圳;为了圆一个水中舞蹈的梦,她学习了两年自由潜,考取自由潜水二星水平证书......
张娅姝不愿愧对角色,而舞剧丰富了她。
▲舞剧《绣娘》剧照。(受访者供图)
不愿宏伟而煽情地定义“舞蹈是我的生命”,张娅姝说:“相反,舞蹈让我热爱生活”。
她必须尽力地去呼吸、去奔跑、去触摸朝阳和余晖、去感受阴晴圆缺和悲欢喜乐。记住那些令人动情的瞬间,有朝一日在舞台上面对更多人表达。
张娅姝说,她追寻的不止是舞蹈、更是角色中的自己:“只要观众相信我,我就想带他们去看更多不一样的世界”。
《追梦人》的戏里戏外
2019年,追寻角色的张娅姝为了晶晶,来到深圳。
晶晶,是舞剧《追梦人》中的角色,一位在深圳追梦的舞蹈女孩。深圳歌剧舞剧院大型原创当代舞剧《追梦人》讲述五位来深奋斗青年的追梦故事,展现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年轻人踏上这片热土时的独特风采。
戏外,张娅姝原本只打算了解一下这座城市,却在排练进程只到一半时,就决定留在深圳。
“不是某人、某一个体很欣赏你,而是突然感觉到这个城市与你之间产生了一些勾连”张娅姝说,这非常打动人。
▲舞剧《追梦人》中,张娅姝饰演来深奋斗青年晶晶。(受访者供图)
▲舞剧《追梦人》剧照。(受访者供图)
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,张娅姝实现了许多曾经未完成的愿望、发掘出舞蹈的更多可能性。
来深圳的第一年,张娅姝开通了自己的视频号,在上面发布创新舞蹈新媒体作品,灵感或来自一首歌、一句诗或一个典故,题材自由、没有限制,出乎意料收获了很多喜爱;
来深圳的第二年,她与跨界装置艺术家马良、青年舞蹈编导余尔格共同创编并主演了舞蹈剧场《2月3日·晴》。与传统舞剧不同,舞蹈剧场的思想表达更为强烈,表达形式更为多样,未必能被所有声音认同,而她的“叛逆”就像条件反射,越有困难阻挡,越是驱动她做。
来深圳的第三年,她与深圳三人行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做出大胆尝试——水下舞蹈《红》献礼建党百年。黄衣红绸,行云流水,作品一出便火爆全网......
张娅姝把以上成绩的一大部分归功于深圳的效率,“创作方面有灵光乍现的这种灵感,我非常需要一个效率来顶住它,然后抓住这个灵光乍现,它就可以成为现实、成为一个作品,因为它被抓住了,它被效率呈现了”。
▲舞蹈剧场《2月3日·晴》排练照。(受访者供图)
“其实在创意初期我不敢说这个作品出来到底好不好、对城市有多重要的意义。”张娅姝说:“但它就是诞生了,因为所有人好像都相信你,愿意给你这个机会让它诞生”。
“Wow”,水舞
留在深圳,张娅姝散发出和深圳高度同频的性格:敢想、敢拼、敢做。
水中起舞,这一场景出现在科幻电影里、出现在女孩们的想象里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里: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...
而2021年,它成为了张娅姝的作品——张娅姝及团队打造了国内首支水下舞蹈作品《红》,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。
▲水下舞蹈《红》。(受访者供图)
“我没想到原来旋转在水底会如此困难,在陆地上可以旋转四五圈,可在水里半圈都非常难;也没有想到我在水里可以跳跃得这么高,然后它带来的时间差又是完全超乎预料的...”
从纪录资料中看到,三天两夜,400次下水后,张娅姝紧紧抓绳的手掌肿胀充血,难以握拳;在水底视力模糊,满足打光和镜头的要求全凭感觉;鼻塞脑胀、双眼通红,“脑仁儿像进水了似的疼”。
可如今谈起,她仍然认为这是自己贪玩的、新奇的尝试,对过程中的“痛苦”轻描淡写,对肢体与水之间的磨合满是回味。
“舞者其实有一个非常天真的想法:想要到任何地方去跳舞。我可以在舞台上跳舞、可以在舞台下跳舞,我可以在房子里跳舞、可以到房子外面跳舞;有的时候我可以到山上跳舞、可以到树林里跳舞。但是在这一刻,当你尝试了与水的接触,你突然有个愿望,我也想到水下去跳舞。”
——得知自己的作品出圈火爆全网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
——Wow!
“会有点欣慰,一个好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;但比较平静,因为我更享受的是舞蹈于水中这件事,在那三天它已经实现了”,她解释道:“毕竟如果反响不好、观众不理解,我的反应也会是Wow,另一种语气”说着,张娅姝调皮地笑笑。
自由如水,坚韧如水。张娅姝对水舞的探索还在继续,她和主创团队或将尝试把舞剧搬到水下。或者说,水舞只是张娅姝边“玩”边探索出的一种形式,未来,还有更多奇思妙想等待碰撞和实现。
张娅姝的舞蹈诗
她说,“三十岁之前,我为舞蹈而生;三十岁之后,我为自己而舞”。
某一天,团队伙伴提议去海边玩,张娅姝说:“走,就去海边玩,去海边跳舞!”
团队成员将这一过程拍摄下来,问她如何命名,她说:“没有名字,这是一首我最喜欢的诗”。
成片视频里,恣意的舞姿起伏于翻涌的海浪,张娅姝用自己的声音诵诗作为旁白。
她念道:
我为我的小步舞曲唱片向在深渊吶喊的人致歉。
我为清晨五点仍熟睡向在火车站候车的人致歉。
我为自己不能无所不在向万物致歉。
别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,
又劳心费神地使它们看似轻松。
——辛波斯卡《在一颗星星底下》
▲《张娅姝的舞蹈诗》花絮照。(受访者供图)
在舞者心中,万物皆可舞,舞蹈联结着不同境遇下的思索和热爱。
如今,张娅姝有很多身份:全国三八红旗手、“深圳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、深圳市政协委员、水下舞者、创作者、行业明星...
可她清楚,所有的身份都是因为跳舞,这是她的底色。“如果介绍自己,只需要简短一句:我是舞者张娅姝。”
感谢舞蹈,让我成为生动有趣的好人
身体的关节或有使用寿命,于舞者而言,伤病在所难免。张娅姝和舞蹈演员们,也时常在旧伤犯起时忍不住自问:为了什么?
“有时候,无论怎么问,有些话是永远说不出口的。但是,当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,你拎着舞鞋又去跳舞了,行动会告诉你为了什么。”
“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跳、我们还乐此不疲,舞蹈还可以带给我快乐,这就是答案。”
▲张娅姝用镜头和颜料记录自己受伤的部位、年份和故事。(受访者供图)
几个月前,34岁的张娅姝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封给自己的手写信:
记得小时候我是为漂亮的裙子和舞台中央而进入舞台这片果园,经历二十余年的时间,我带回的果实是快乐、坚韧、热爱和勇气。
岁月和青春都在渐渐远去,但在终点还未到来之前就停下舞步难道不是对未知的妥协?
树木因果实成熟而变得沉重,人生因经历丰富而变得厚美,舞者因热爱生活而变得生动。
当我站在舞台中央,我感叹岁月带给我的沉淀;当我立身于生活之中,我感谢舞稻让我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好人。
▲张娅姝在社交平台上发布《给自己的手写信》。(受访者供图)
舞蹈带给张娅姝的,不止是舞台之上的人生。
舞蹈之于生命,如同空气之于世界——让一切变得鲜活,不唯一,却充斥每处。
“我不会再设定一条时间线,不会给自己限定条条框框。肌体终会老去,而我决定一直跳下去。”
张娅姝还在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水域,翩舞其中,笃定而热烈。
▲张娅姝。(受访者供图)
来源:深圳艺文惠、深圳新闻网
文字:张蓝云
视频:陈景云 张蓝云 甄建宏 聂凡哲
编辑:吴俊霞、实习生胡玉洁
校审:施冰冰、周锦春、肖刚
转载请注明